当前页面: 首页 > 红松研究 > 正文 红松研究
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2019年学术研讨会在东北林业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08-05 浏览:

    2019年8月1日-4日,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2019年学术研讨会在东北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林业系统一线的科技工作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时半天的专家报告会,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学术会议室召开;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王浩杰研究员主持,中国林科院科技管理处处长王军辉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于海鹏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孙龙教授、松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周志春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丁贵杰教授和沈海龙教授主席台就座,中国林学会学木部李彦先生、黑龙汇省林学会秘书长李立华女士,松树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悦教授、孙晓梅研究员、杨章旗研究员、季孔庶教授等前排就座。

开幕式上,王浩杰所长介绍了松树分会的发展历程,针对松树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性、制约性问题,加强了不同松树产业发展领域间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分会在行业内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参加到松树的研究行列,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增大,研究层次也不断深入,保障和推动了松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于海鹏副院长和王军辉处长分别代表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对松树分会2019年学术研讨会致欢迎词。

开幕式主席台

开幕式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贾黎明教授和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王元兴研究员级高工分别以我国松树中占位第一和第二的马尾松与油松,东北地区占位第一的红松分别作了《马尾松产脂性状遗传及与抗松材线虫病机制关系等基础研究》、《油松人工林培育:历史、现状和展望》和《露水河红松母树林、种子园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报告;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郭树平研究员就本次大会现场研讨主题做了《黑龙江省林勃桦地区森林变迁与人工林发展》的学术报告。会场学术氛围浓厚,参会代表围绕松树高效育种技术、人工林培育和高效利用等松树产业发展相关议题展开了研讨,聚焦松树领域相关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学术报告由沈海龙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第二阶段是为时两天半的考察现场研讨会,参会专家从哈尔滨市一路向东,重走黑龙江省较早进行针叶树种人工造林的“林-勃-桦”地区(林口县-勃利县-桦南县地区),现地研讨不同经营密度的人工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考察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树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发展,并针对种子园丰产经营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天然母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等开展现场交流,提供对策与建议。同时,承办单位特别安排参会专家们考察了位于勃利县的黑龙江宏泰松果有限公司,从松仁、红松籽精深加工产品、保健品等方面更好的了解红松的果用价值,对东北林区松果产业发展及林区经济的振兴带来了新希望,并结合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创新技术体系开展交流与研讨。

参观考察林口县西北楞红松果材兼用林作业

参观考察林口县青山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李立华摄)

86岁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章荣老先生(左三)不远千里赶来考察

林口县青山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的红松种子

此次会议由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马尾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林学会承办。

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教授团队积极指导基层开展红松嫁接工作。图为沈海龙(右一)向参会老师介绍红松嫁接(贾黎明摄)

汤原县大亮子河红松天然母树林(郭文冰摄)

松树主要指松科松属树种,生产上通常也包括同属于松科的落叶松和云冷杉(白松)。马尾松造林面积在我国松树造林树种中排名第一、所有造林树种中排名第二,油松造林面积在我国松树造林树种排名第二、所有造林树种中排名第六。红松是东北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阔叶林的建群种,是优质用材树种和食用松籽生产树种。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是东北大兴安岭明亮针叶林的建群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沙松冷杉和臭松冷杉是红松阔叶林的组成树种,红皮云杉同时是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的组成树种。这些松树树种中,红松、落叶松、樟子松和红皮云杉是东北四大针叶造林树种。松树树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主要造林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木材供给安全及非木质产品生产等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就东北地区来讲,培育和发展红松资源,不仅对保障国家优质大径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口味和营养价值俱佳的松籽的生产对满足市场需求和林区“以短养长”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研讨会主题就是针对松树的这种作用和松树资源培育中的成就、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设计的,研讨会取得的研讨成果、形成的共识,将对未来我国松树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 2019-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